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      返回报网首页 |   版面导航
当前版: 01版 上一版   下一版 上一期   下一期 往期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以四大支柱赋能 为教育课堂装上“数字翅膀”

  御湖小学的兴趣课上,学生们戴着VR眼镜“潜入”书本海洋,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刻插图角色,科幻电影般的场景不停呈现;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教育应用研讨会上,与会专家聚焦“数字赋能教学”深入探讨,共推教育数字化……将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,在璧山区,一场由技术驱动的教育革新正悄然萌芽,正以“数字园丁”的姿态,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开辟新赛道。

  当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,而是化作课堂上的“元老师”、实训基地的“智能考官”,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重构成为时代课题。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如何以生态重构、角色转型、产教融合、伦理平衡四大支柱,推动教育理念转变,最终回答“智能时代如何为教育课堂装上‘数字翅膀’”这一命题。

  AI驱动教育生态重构,需在“虚实融合”上下功夫。一方面,要制定分阶段AI学习计划,如小学先学工具使用,中学、大学再接触原理与规则;另一方面,要推动智能终端贯穿教、练、评,让AI成为拓展认知边界的“数字显微镜”。而摒弃标准化“流水线”的生产逻辑,正推动教育从知识搬运的单向传递,向认知培养的多维建构跃迁。

  AI推动教师角色转型,需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。要分阶段提升教师数字能力,先教会老师掌握常见的AI工具,再培养他们把技术融入教学,最后再挑选出一批老师培育成 AI 教育领域专家。当老师们从AI工具的使用者蜕变为教学场景的设计者,才能将更多精力倾注于品德培育的沃土,让教育从单向输出的知识权威,进化为师生协同生长的生态绿洲。

  AI促成产教融合破局,需在协同发力上下功夫。要升级打造“产业-教育-城市”共生系统,迭代升级“三层协同机制”:技术方面,加强学校和本地企业的合作,把企业研发和验证的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;资源方面,共建实习基地,(下转2版)  (上接1版)

  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变成课堂上的练习题;评价方面,建立安全技术,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找工作需要的资格证书联系起来,让场景应用迈向产业协同的闭环构建。

  AI筑牢技术伦理平衡,需在防线构建上下功夫。要建立“三重伦理防线”,首先是明确人机分工,比如哪些交给AI做,哪些交给老师和家长做,以此帮助孩子建立分辨对错、正确向上的价值观;其次是加强数据治理,保护好学生和老师的个人信息;最后是保障教育公平,保证所有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AI教育资源。

  归根到底,让每个孩子在数字土壤中找到独特的成长轨迹才是AI教育的终极目标。璧山实践印证,唯有四大支柱协同发力,方能让课堂的“数字翅膀”既承载技术创新的硬度,又保有教育育人的温度,最终托举每个孩子在智能时代展翅成长。

  (熊浩 张馨月)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综合
   第03版:专版
   第04版:民生·社会
习近平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
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
创新公园运营模式 激活城市生态价值
一泓清水润民心
以四大支柱赋能 为教育课堂装上“数字翅膀”
重庆狼队电竞主场馆10月底前建成投用
报头